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 江柏美
近年來,長沙市委、市政府積極探索應用創新,搭建以數據為驅動的智慧服務體系,長沙市數據資源局聯合長沙廣電,打造了全國領先的“城市服務+融媒體”深度融合平臺-“我的長沙”APP。通過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以“便民”的城市服務提升平臺流量,利用大數據精準賦能,擴大傳播覆蓋面,創新構建了新聞資訊與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智能關聯體系,形成了“服務帶資訊、資訊推服務”的良性發展。
一、強化基礎支撐,為平臺融合發展保駕護航
長沙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全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頂層設計,率先全國打造了“一主多輔、多云融合、自主創新”的政務云新體系,為全市提供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靠的政務云服務。建設“長沙城市超級大腦”,形成具備多維敏捷感知、海量數據共享、全局實時洞察、持續迭代進化的城市智能中樞,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和應用的融合互通,為全市數據資源共享以及各類服務匯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資源保障。政務云、城市超腦、政務網絡、城市安全中心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了我的長沙”APP 2000余項城市服務“掌上辦”“指尖辦”、30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域、跨層通辦”,全面保障了“我的長沙”開展“數字人民幣、防疫物資發放、體育場館預約、中小學生入學報名”等40余場福利活動。特別是在2021年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活動中,通過強有力的資源保障,平臺可滿足500萬人參與預約,200萬用戶同時在線,最高并發量達10萬。長沙作為全國第一個以政務服務APP為唯一預約渠道大范圍試點發行數字人民幣的城市,實現了全程零故障。
二、優化服務支撐,為平臺持續發展引流造血
數字化發展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企業群眾。在推進數字長沙建設中,長沙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政府官方唯一的城市移動綜合服務平臺,“我的長沙”APP圍繞市民的醫、學、住、行、生、老、病、養等人生大小事全市民群眾在“我的長沙”即可暢享乘地鐵、坐公交、水電燃氣繳費、電子證照亮證等各類服務,實現戶口遷入、居住證辦理、出生證辦理、購房落戶、入學報名、證明開具、政務預約等身邊的大小事“掌上辦”“指尖辦”。與此同時,為提升企業和群眾的辦事便利度,長沙正在加快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通過打通共享180億條政務數據,支持“我的長沙”實現41類電子證照實時調用、26類證明掌上亮證,500余項政務服務“減證辦”“免證辦”。“我的長沙”目前匯聚各類服務資源超2000余項,為1100萬注冊用戶提供便捷好用的指尖服務,釋放出便民惠民利民的巨大能量,為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流量,“服務帶資訊、資訊推服務”的模式成為了融媒資訊點擊量提升的“法寶”。2022年底防疫物資預約發放服務上線僅20天,服務點擊即突破500萬,拉動用戶增長超35萬。
三、深化數據支撐,為平臺精準觸達聚勢賦能
2021年7月,平臺創新“城市服務+融媒體”發展,探索打造引領全國的媒體融合“長沙模式”,將媒體內容全面融入“我的長沙”。“我的長沙”依托長沙城市大腦海量數據資源優勢,以數字技術搭建標簽庫體系、算法體系及精準推送體系,目前“我的長沙”用戶標簽類別超過6800個,標簽總數超1.3億個,支撐了平臺實現分類分發、精準推送。統計數據顯示,通過智能推薦,新聞和服務資訊的閱讀量提升達500%,“信息找人”的傳播模式讓市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資訊、喜聞樂見的各類內容更加精準觸達,更加親近市民,更好地彰顯城市溫度,單條新聞資訊閱讀量最高超過120萬。
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大數據應用融合將成為新媒體融合傳播賽道的新引擎、新動能。我們真誠地期待,能夠有更多的優秀企業、專家學者、專業人才來到長沙,共建新型智慧城市,共謀數字經濟發展。我們衷心期盼能與大家攜手前行、合作共贏,共同為大數據賦能媒體融合發展賦予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