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2020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對外發布
北京廣播電視臺社會責任報告(2020年度)
寧夏日報報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年度)
緊跟《求是》雜志全面改版步伐,求是網、《求是》英文版、《紅旗文稿》積極深化全面改版改革,求是雜志社基本形成涵蓋國內國際、網上網下的理論傳播格局。
中國日報牢記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堅持推進創新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積極介紹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成就,生動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促進中國和世界交流溝通作出貢獻。
聚焦社會熱點,回應社會關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策劃刊發一系列深度報道,《武漢挺住,解放軍來了!》《請別把離開武漢的500萬人全都“游街示眾”》等多篇報道閱讀量10W+,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創刊38年來,人民政協報社堅持黨管媒體、政治家辦媒體原則不動搖,秉承“立足統戰、面向社會”的辦報方針,始終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己任,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持續鼓與呼。
在全國兩會宣傳報道中,運用5G新技術,開設“兩會云訪”專欄,組織記者通過線上方式“云跑會”,推出7期報道。發揮融合優勢、凸顯亮點特色。報紙以文字報道、連線截圖、視頻二維碼形式疊加推出,版面語言更顯豐富;網端微主打連線采訪短視頻,配上文字報道一并推出,內容體量更加扎實。
《中國新聞周刊》推出兩期封面調查報道《造湖沖動》和《造車沖動》,分別揭示了城市化擴張中脫離實際片面帶動土地升值的痼疾,和地方因造車沖動而陷入尷尬的困局。兩期調查報道獲得相關部門的關注和調研,引起較大社會反響。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有聲有勢,現場評論特色突出。報社先后派出上百人次深入到30多個省(區、市)進行采訪,新媒體端邊采邊發,報紙端稿件出彩出新。
2020年中國青年報全新改版,目前有要聞、青年話題、文化、中學生、校媒、創業、青年之聲等青年特色的新聞類版面及專副刊,也有共青周刊、冰點周刊、教育周刊、經濟周刊、暖聞周刊、軍事周刊等特色周刊。
在重大、突發、熱點問題上,中國婦女報以曾獲中國新聞名專欄的《天天觀點》為主要平臺,把握“時度效”,突出針對性,有力有效發出女報聲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致敬英雄、群防群治、依法抗疫、復工復產等為主題刊發系列短評,指導基層工作,鼓舞士氣人心。
農民日報立足三農特色,創新重大主題、熱門話題宣傳報道形式,創辦短視頻欄目,創作了一批形態新穎、互動性強、受眾面廣的新媒體作品。
法治日報社以大力宣傳全面依法治國為己任,始終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突出法治特色、凸顯法治價值、豐富法治視角”辦報理念,全方位、全視角、全媒體展現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和生動實踐。
2020年,人民公安報社共有22篇報道獲第30屆人大新聞獎、2020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獎和第32屆全國產業經濟新聞獎。多名同志在公安部組織的表彰獎勵和評選推優活動中獲得榮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活動中,一名同志獲一等功,三名同志獲二等功。
2020年,是開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第25年,工會為落實“向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獻愛心”組織職工進行捐款。
報社策劃“新春走基層”全媒體采訪報道。《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在路上 | 我想說系列》于“今日頭條”實時首發,收獲數萬推薦量。
《中國海洋石油報》社有限公司是中國海油黨組機關報、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網站、中國海油學習強國號等"一報一刊三網五微五視一號一訊"多個官方媒體運營主體,擁有80萬全媒體訂閱用戶,發行及到達范圍為全國及海外20余個國家或地區。
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堅定不移傳播黨的聲音,及時有效發聲引導社會輿論,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
天津廣播開辦新聞、濱海、交通、經濟、生活、文藝、音樂、經典音樂廣播、相聲、小說等10套無線廣播節目,全天播音200多小時,占有天津94.93%的市場份額,覆蓋中國華北大部、華東、東北部分地區一億多人口。
旗幟鮮明講政治,河北日報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辦網、辦新媒體,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到新聞策采編發的全過程、各環節,確保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為河北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貢獻黨報力量。
持續深入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報道。推出系列報道《決勝2020—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河北》、H5《總書記,俺在“云上”對您說》、融媒體報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回響》等系列融媒精品,收到良好宣傳效果。
精心組織脫貧攻堅等重大主題報道。全國兩會報道,“云”采訪、“云”傳輸,廣播、電視、新媒體共發稿3032條,新媒體平臺稿件總播放量達2.8億,原創H5作品《政府工作報告20個硬核福袋》受到中宣部表揚。
在難忘的2020年,山西日報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更加扎實地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聞立臺、責任辦臺、改革強臺、創新興臺的理念,積極履行新聞媒體的責任,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包頭日報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不斷唱響社會主義建設主旋律,主動承擔媒體擔負的神圣社會責任.
2020年,遼寧日報融媒體新聞作品《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獲評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姜義雙同志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董翰博同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王研同志獲評中宣部首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英才”稱號。
深入宣傳報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精心策劃組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報道,在《遼寧新聞》中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專欄,報道遼寧貫徹落實的部署、措施、進展和成果。
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吉林日報》始終自覺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關注民生熱點,著力打造公共服務平臺。交通廣播《有理走天下》、新聞綜合廣播《738早新聞》、都市頻道《守望都市》、公共?新聞頻道《第1報道》等欄目堅持為民辦實事,圍繞群眾反映的就業、醫療、教育、交通、消費維權等熱點難點問題,調查采訪,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搭建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連心橋。
積極刊發政務信息,為百姓提供權威聲音,龍頭新聞客戶端“問政幫辦”交互平臺做到群眾提問有問必答,搭建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溝通之橋。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一直秉承作愛心媒體、責任媒體、服務媒體、助力媒體的社會責任理念,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心系群眾,為民辦實事。
開設“兩會代表委員履職記”“兩會議政錄”“兩會熱點聚焦”“兩會代表委員抗疫故事”等欄目,聚焦重點熱點,深度解讀兩會傳遞的信息,格局大立意深。
上海廣播電視臺成立于2009年,由1949年成立的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和1958年成立的上海電視臺為主體轉制成立。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產業門類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的新型主流媒體及綜合文化產業集團之一
澎湃在線“內容風控智能平臺”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成為輸出主流媒體內容風控能力和技術能力的有益探索。
《文匯報》堅持全國人文大報定位,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現已形成文匯報、文匯App、文匯網、文匯報官方微博微信、文匯視頻號等全媒體傳播矩陣,踏上了打造人文特色鮮明的新型主流媒體的新征程。
疫情發生后,浙江日報迅速擔起職責使命,根據疫情變化及時推出相關報道,有力引導輿論,為取得“大戰”“大考”高分報表貢獻媒體力量。自1月21日《浙江日報》頭版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以來,重點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浙江防控疫情的特色做法、寶貴經驗。
以“拓面、提質、增效”大力打造融合傳播業態。重組浙江衛視新聞中心和集團新媒體有關機構,全新組建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初步建立起適應新媒體產品、融媒體運作、全媒體傳播的新聞宣傳一體化組織架構
2020年,安徽日報充分發揮東籬、習習皖風、上學計等融媒體工作室帶動作用,著力推動新聞宣傳“報網端微”一同策劃、一同部署、一體化推進,形成輿論聲勢。《跟著習近平化危為機》《來來來,給你看份“安徽基因檢測報告”》《如果宋代開通商合杭……》等融合報道,綜合運用視頻、圖片、文字多種元素,實現全媒體推送、多形式呈現,引發廣泛關注。
做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報道。江西日報長期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啟動“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活動,推出的“脫貧攻堅的政治密碼——關于江西四個貧困村的調查與思考”系列報道,成為階段性江西日報脫貧攻堅報道最大的亮點。
80年來,大眾日報不懈踐行“黨的立場,群眾的報紙”辦報宗旨,是一份有著光榮傳統、廣泛影響的黨報。希望大眾日報始終把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揚沂蒙精神,加強改革創新,為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作出新的貢獻。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圍繞“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系列活動”“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等活動,在主要新聞欄目及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開設專題專欄,通過主題報道、網絡直播、圖文、H5等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2020年,齊魯報系以建設“省內領跑、全國一流”新型現代智慧傳媒為定位,實施“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雙品牌戰略,做強“智媒、智云、智庫”三大平臺,做優“傳媒+N”的業務模式。11月發布中臺戰略,以內容、數據、技術三大中臺為行業和區域全面賦能。
網站積極向移動端轉型,圍繞“有責任的媒體”這一核心理念,打造青島新聞客戶端,堅定履行政治責任、道德責任和媒體擔當,為做好黨的新聞工作努力奮進。
把闡釋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全年推出專欄100多個,刊發報道1400多篇,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河南廣播電視臺現有24個頻率頻道,大象新聞、猛犸新聞、交廣領航等客戶端,映象網、大象網、河南廣播網等網絡平臺,以及《東方今報》等媒體資源,是河南省最具競爭力、傳播力的主流媒體之一。
發揮黨報評論舉旗定向作用。疫情發生后,湖北日報抓住關鍵節點,連續推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等6個系列70多篇評論,《建成支點 走在前列 譜寫新篇》等評論員文章,《一張藍圖干到底》等“楚言”文章,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釋疑解惑,旗幟鮮明亮明觀點、澄清是非。
2020年湖北廣播電視臺多領域展示中國文化,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精心制作推出《外國人眼中的武漢戰“疫”》《全球戰“疫”·對話外交官》等外宣新聞報道和融媒體產品。推出的《武漢莫慌》《見證》《金銀潭實拍80天》等短視頻和紀錄片被譯成13國語言,累計覆蓋100多個國家上千萬海外受眾。
2020年的武漢極不平凡,抗疫保衛戰、防汛保衛戰、疫后復蘇保衛戰“三戰并舉”。集團堅持把宣傳好、闡釋好、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歷史使命和首要政治任務,為城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紅網始終堅持政治家辦網的方針,堅持紅網姓黨、紅網為民的初心使命,既當“輿論引導金話筒”“定音鼓”,堅持以最親民的表達、最多元的方式、最深厚的情感,講述湖南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南方日報圍繞中央和省委的各項中心工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十三五”成就、全國兩會等重大主題宣傳和我省推動“雙區”建設和“雙城”聯動、深化“1+1+9”等重要工作中,濃墨重彩地推出一系列高質量報道,打造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全媒體內容產品。
加強正面輿論引導,打造《珠江時評》《成峰觀點》《兩會熱搜榜》《劉學評論》等全媒體評論欄目,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生熱點等,推出“抗疫復工:灣區港企在行動”、“外企復工在行動”等系列報道,推出《對“無癥狀感染者”要重視但不要恐慌》等報道,及時刊播評論,旗幟鮮明宣示原則立場,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輿論支持。
在脫貧攻堅報道方面,羊城晚報紙媒全年推出相關報道2000多篇,新媒體發稿近2.2萬篇,羊城派脫貧攻堅相關稿件閱讀量2078萬,羊城晚報學習強國號推文閱讀量4932萬。其中《廣東清遠連樟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別了,貧困!你好,小康!》一稿閱讀數高達1319萬。
刊發《戰“疫”記》《廣西援助湖北醫療隊群英譜》《白衣執甲 英雄凱旋》等報道,講述感人故事。開設“抓六保促六穩 育新機開新局”專欄,推出《特殊背景下“云招聘”如火如荼》等報道。全年刊發抗疫報道9.6萬篇。
全媒體關注交通、天氣、健康等百姓生活相關的各類服務信息。全臺各頻率、頻道每天按要求定時播發天氣預報,及時播報各種氣象、汛情、旱情、森林火險等級等信息,廣西衛視《百壽探秘》傳播正確的健康養生知識,都市頻道《超級點子王》為觀眾提供生活服務妙招,《康養一點通》為群眾普及健康知識,為健康養生解難題、出點子。
2020年,海南日報先后進行全省兩會、全國兩會、省委七屆八次九次全會、“我們的十三五”等重大會議和重大主題報道,通過規范把關流程、開設特色專版專欄等措施,有效確保重大主題報道安全、準確、全面、精彩。
2020年,我臺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兩周年、慶祝海南島解放70周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全省“兩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事項,完成了30多項重大主題報道,策劃推出了200多個專欄專題和特別報道,為全省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多次得到了中宣部、廣電總局及省委省政府的好評。
突出主線,創新表達方式,在做深做精上下功夫,以優質內容生產制作精良的全媒產品,“點亮”主題報道。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主線,策劃“百縣千村行”“懸崖村搬家”等重大報道;組織“問計高質量發展”等40余個全媒專題,牽頭舉辦“節約糧食光盤打卡行動”等主題活動數十個。
云南日報先后開展了2020年省兩會及全國兩會主題報道、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系列報道、“十三五”成就系列報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宣傳等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各項重大主題報道統籌有序,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移動優先、網臺互動、大小屏聯動的傳播方式成為常態。“七彩云端”APP推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前行磅礴力量——云南省抗疫表彰大會特別節目》,首次采用大型電視直播標準進行機端直播,超過400萬人見證抗疫英雄授勛。
陜西日報以“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為辦報宗旨,在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堅持守正創新、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推出大量體現社會服務責任、彰顯人文關懷的精品力作,為宣傳闡釋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為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貢獻。
先后推出了《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特別報道》《“五個扎實”譜新篇追趕超越再出發》《牢記諄諄囑托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等重點欄目,以及“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黃河沿岸高質量發展講話一周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秦嶺之變”“陜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等特別報道。
甘肅日報始終秉承政治家辦報理念,堅持黨性原則,堅守人民立場,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報道隴原兒女革命建設、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成為甘肅新聞宣傳的領軍者、文化產業的推動者、媒體融合的先行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青海日報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全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聚焦主責主業,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不斷提高黨媒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扎實做好青海外宣工作,傳播青海聲音、樹好青海形象、擴大青海影響。在央視《新聞聯播》播發我省報道45條、在央視其它頻道播發790條,在央廣及其新媒體播發170條,各大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推送我省相關報道6萬條次。
海北電視臺是一家集新聞、專題、綜合類節目采集、制作、播出為一體的地區級電視臺,承擔著自治州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重任。
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緊扣“新聞立臺”宗旨,把抓好新聞宣傳作為重中之重,集中優勢力量,提升新聞水平,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質和量的雙跨越。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要運營和維護青海新聞網、青海省人民政府網、青海省人民政府藏文網、青海藏語手機報、青海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大美青海云)、學習強國青海分平臺等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