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饺子馆里的“孩子们”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题 (广播) | ||||||
字数/时长 | 0时10分33秒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主创人员) | 和岩、王荣、董云静、红叶、吕阔函 | 编辑 | 董云静、王荣、红叶 | ||||||
原创单位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新闻播报》 | 刊播日期 | 2024-12-21 15:00 | ||||||
是否为“三好作品” | 否 | ||||||||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 我国约有2000万心智障碍者,然而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率不足5%,远低于其他残障群体。在呼和浩特市,“小波耀红汤饺馆”爱心连锁餐厅成为36名心智障碍者的人生新起点。他们在这里习得职业技能,重获生活信心,在烟火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为深入挖掘这一温暖的助残故事,记者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与心智障碍员工朝夕相处,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与餐厅老板洪波深入交流,了解助残创业的初心与坚持;对话康复专家、志愿者等,全方位见证心智障碍者在汤饺馆内成长、康复、就业的全过程。 记者以真实生动的素材,展现饺子馆“就业+康复”模式的示范价值, 记者通过详实记录和深度思考,完成这部温暖而有意义的作品。 | ||||||||
社会效果 | 作品在内蒙古新闻广播首播后,在奔腾融媒客户端、视频号等平台,以短视频、图文等多元形式立体传播,形成广泛传播矩阵。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不仅让公众深入了解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困境与社会各界的帮扶成果,更推动“小波耀红饺子馆”模式从新闻案例走向社会公益实践。2025年4月,该项目获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立项,其“就业+康复”创新模式得到认可与推广。报道播出后,大量心智障碍者家庭主动咨询,目前饺子馆已培训79名预备就业人员,为326个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切实帮助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主流媒体通过深度报道,成功将新闻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彰显了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 | ||||||||
传播数据 |
|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作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命题,以“小波耀红汤饺馆”为样本,对如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等问题,及时深入地进行了观察与探讨。传递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一、作品通过细腻笔触,刻画汤饺馆“助人自助”的创新实践,记录心智障碍青年在就业和康复中实现能力与心理重塑,为新时代助残模式提供可复制经验,推动构建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二、聚焦残疾人群体及其家庭的奋斗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向上向善的社会风貌。 三、作品以情感叙事激发社会共情,凝聚助残共识,为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舆论支撑,充分体现主流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担当。 | ||||||||
pagebreak
饺子馆里的“孩子们”

